#筆友計畫 03:這個月我們《吃土》

通信 / 家綺、宜瑾

#筆友計畫 03

Dear 宜瑾:

這次的回信問候,真是心有戚戚焉啊,要不是妳的提醒,我幾乎就要遺忘那天在將軍漁港與一盤蚵仔煎相遇的快樂。如妳所說,兩週的往返看似不長,卻常常在回信時發現早已時移事異,新的事物總是不絕地湧上,淹沒生活的思考與感受。但神奇的是,因為妳的來信,關於那天的一些感官記憶被重新召喚:甜甜的醬汁、勾芡粉漿的口感、夕陽的漸層色調、鹽田強勁卻不甚黏膩的風……於我來說,經驗的退潮可能不是因為未知變成已知(因為如果蚵仔煎再來一次,我想我還是會一樣快樂!XD),而是現代生活過度整飭與繁忙,牽引生活的約莫是行事曆與中原標準時間,許多事還來不及細細反芻,就被捲入下一個風尖浪口。所以,覺得可以因為思考信件內容而停下腳步,甚好。

進入正題,這個月我們不吃蚵仔煎,這個月我們《吃土》!(借志洋語XD 期待下周的演出)「吃土」是如此雙關的一個詞彙,既是創作意欲回歸到人與土地連結的意圖,也有生活窮途末路之意。文字有著意義上的歧異,但想來卻也隱然相接,前者反應了你們從過去一路田調與身體發展迄今的狀況,後者則呼應了近來重返山林的行動──現代生活為便利所換取的生態破壞、無法棲居的處境,進而以身為度地回到自然裡去碰觸並打開感官。你說走入山林「已經沒有純淨的身心回歸」(雖然關於「純淨」的狀態是什麼好像可以再多討論一些),讓我連結起疫情的此時大家期盼著「回歸日常」這件事,但我覺得就算再回去,也已不是過去的那個日常了,而是隨時得或戰或跑,與病毒共存而非消滅的心境繼續生活/修行。

回到來信,最後兩段出現了令我好奇、想與你多聊的關鍵字,一是「不平衡」,另一則為「聽料」,兩者都與妳和舞者的身體訓練方式有關。如果我將「身體的隙縫」理解為暫時棄置舞者已然訓練得精實流暢的身體以尋找別種身體運作的可能,那不平衡指的是物理運動上的不平衡嗎(或是其他詮釋?)因為我想起小孩學步的畫面,每個步伐都踉蹌搖擺,從不平衡中尋求著平衡的踩踏,隨著對身體肌肉的發展而習得穩定,我疑惑其可逆性。前陣子去衛武營看了《阿忠與我》,周書毅在舞台上有從輪椅跌落、拿著輔具前行的晃蕩狀態,但比起不平衡,我看到的更是「控制」,以精準控制肌肉的身體達到看似不平衡的狀態,對舞者(或對觀者如我)來說,不平衡的尋找確實是矛盾的吧。

「聽料」則是六月跟著線上討論時第一次聽到的詞彙,似乎是àn身體的基礎,從一個實際的經驗轉換成的元素,形成「脫蝸牛」、「聽水管」、「挖挖八」等如同暗語般的詞彙分別代表不同的身體動能,如螺旋、靜……等(這些是我從潦草的筆記中挖掘出來的,是很初略且不熟悉的認識),原來還包含妳說身體技術與心靈層面相互影響的部分(有機會妳再跟我多說一些),希望這些元素以及關於不平衡的辯證在下周欣賞《吃土》的時候能有一些觀看的切入,也非常期待下封信能聽妳好好說說這一版《吃土》的種種與新發現。

p.s 關於奧運,我與妳也有相仿的感受,但我想一定是因為我們不是場上的運動員,才有「未知變成已知」之感,對於運動員來說,他們的職涯想必都還在陣陣發酵。可是我很喜歡妳提出的、關於未知與已知的思索,好像呼應了我們的通信,或是 àn身體的種種發展,未知與未定帶來焦慮不安,卻也有著期待與追尋的動力和盼望,我總覺得所有的已知都是短暫的過度,是為朝更遠的未知解密所出現的小小擁抱。

敬祝

演出順利 中秋愉快

家綺 2021.9.20

親愛的家綺:

上週結束了《吃土》的三場實體演出,也完成了線上版本的錄製,影像導演正在努力的剪輯中。疫情的來臨對於團隊是極大的挑戰,對於作品也是,我們在其中一個段落裡喚回儀式的除瘟功能,用人類渺小的力量回應天地的變動。然而未來的居所究竟何在?未來的身體將以什麼樣態存在?人與土地的處境在極度破壞後,踩著的土壤已不再相同;而被新冠病毒侵襲心臟與肺部後,人的樣態也不再相同。因此最後一段,舞者從黑色的土壤裡爬了出來,舞者整段都是在蹲的姿態裡,搖晃、踩踏、傾倒、雙腳震地,彷彿土地變得貧脊且堅硬。舞者的動作中雙腳頓地,傳遞出無奈、憤怒、悲傷、失落卻也不放棄的、對未來的渴望,而身形姿態裡脊椎成為了想要成長但不斷失敗的慾望展現。最後的最後,當燈光急收、觀眾適應了黑暗後,持續看見舞者的身體在恍惚的黑暗中竄出的慾望力道,建構出對未來的期望,我會說這是一種身處在悲觀中的樂觀吧。

突然覺得氣氛好凝重……換個話題吧,跟妳分享我演出後立馬驅車前往的那個美麗山谷,就在宜蘭南澳靠近花蓮的地方,附近還有一個小小的、可愛的漁港,從舞團開車大概 2 個小時的車程。臺灣就是這麼美好,往山裡、往海裡都不用太久的時間。進到山谷的瞬間,感覺到身心被一塊塊地被拼回來了,當整個身體浸潤到大南勢溪裡感受到滿滿的整合感動,溪水不斷的往下游流去,而身體就順著流動的水持續的輕撫著而放鬆了,家裡的搭拉、溜溜(狗)一看到水也下水游到對岸山壁,那個姿態跟神情好久不見。原本在水裡還是會擔心的禾禾,最後一天也可以享受水的滋潤,跟著我們游在她踏不到地的溪水裡。這幾天我們被天地緊緊的擁抱著,晚上則是滿天星斗,連銀河都可以輕易地看見。下次揪妳一起,妳一定也會喜歡那裡的~

想回應妳上一封信裡問到的「不平衡」。該怎麼說,我先在概念上做釐清好了:首先身體不能視為一個身體,而是由皮膚、筋膜、肌肉、骨頭甚至筋絡所組成的,每一個都是獨立的但彼此交織的個體,牽一髮動全身,然而控制是絕對需要的,因為得要讓你看見彼此連動後進行的精密控制力,因此「不平衡」的思考就是從這裡得來的。我們從來就沒有平衡過,或者說我們無時無刻不是處在這種「不平衡的平衡」中。簡單的說,如何看見不平衡,而身體的控制是發生在看見的後面,這可以是一種哲學信仰了。「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時勢隨時調整,充滿著智慧與彈性。

在跟舞者工作的時候,常常於初次發展動作時,舞者會在給予的題目上發展出有趣的身體,然而當要設定下來時,就不再是原本那個有意思的身體了。這時舞者自己也會感覺到很多的「想要」擺在身體前面,同時阻礙了那個充滿彈性身體的現身。「控制」擺放在前面或是後面,差異很大的,我都會說àn身體是一個「在後面的身體」,然而在「誰」的後面就非常有意思,目前我會說是感知/受、是想像、是看見身體的力線。

舞者在《吃土》不同的段落中,透過腳與地面的各種接觸去傳遞情感、情緒:時而用腳掌點地、腳跟輕觸地、腳側邊滑地,時而全腳掌重重的踏著步伐;最後一段則轉換到蹲姿,凌空跳躍後重重踩地。身體透過這些以腳為基礎的不同的姿態與力道,試著傳遞身體內在的流動;以末日貧脊為基礎場域的設定,像浪潮般一陣陣激盪出對於生命(存)的渴望。因著這些腳步而發出的聲音,向外擴張如地板的材質、空間回音,向內連結著身體空間裡的縫隙,在輕重調和變化中不停的流竄(動),甚至舞者嘴裡發出的聲音、地板、塑膠布等不同媒介都是由這裡引發的。這就是我上一封信跟你聊到的「不平衡」,地球能有如此多樣態,就是因為不平衡,不平衡產生了摩擦力、產生了突變、甚至產生了思想上的辯論,這些不平衡產生了「對話」。回到身體我想舉一個例子:當我們輕鬆站立時,身體可能是歪斜的。或許我的上半身往左旋一點對我來說體感上是輕鬆自在的,但當我照鏡子時,發現了這個歪斜而想要把自己矯正回來,讓胯、肩對齊正面──其實我正在阻止身體的縫隙、阻止某種對話發生。跳躍一下,是誰告訴我們身體正就是美的、對的?我們對於身體的美感(學),究竟是誰塑造出來的?當我覺得「正的」、「對的」跟我的身體衝突時,哪個被妥協了?

在今年創作的過程中,伶芝不斷跟我討論如何在動作的過程建構意義,讓動作的連續成為意義本身,而不只是為畫面服務。我認為這個思考非常有意思,也在反覆排練中刪去了幾個只是為畫面而畫面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劉昀的獨舞,這段已經進入到我所謂的「百花齊放/除瘟段」;其他四位舞者,有三位在右上舞台,中高姿態,透過身體部位相連創造出不平衡的平衡,另一位舞者在左下舞台的低姿態。他們像是土石流般,從右舞台推動著往左舞台流動,而劉昀時而穿梭其中,時而一起流動、截斷、站立其上、隱身跳躍。我會形容這段獨舞像是高山上的羚羊在山壁上尋找岩石上的鹽,而劉昀則跟我分享她覺得場域像是在太魯閣,她在裡面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她是一個渺小卻生氣十足的生靈。

《吃土》舞者劉昀 獨舞。 攝影 / 陳宥中

好像每次我的舊作再演,都不可能只是「舊作」,尤其對前一年的演出還未心滿意足時,持續的探索變成了對自己的渴望與挑戰。我自認今年的《吃土》已經是另一個作品了,相較於去年時空的建立、混屯的未知,今年則是更深刻的往土地裡翻攪,擾動著身體的各種慾望。音樂及燈光也不再只是配合舞蹈,而是各自有著自己的語言,在不同的層面時而分離時而交錯、交織,勾勒出更為立體的層次空間。因此空間也是身體、音樂也是身體,這是一個更趨近於我所渴望的世界。

妳呢?期待聽妳說說看完《吃土》的想法。或許透過妳的提問分享,我們可以激起更多有意思的對話。

p.s 來信附上美麗的山谷戲水照,跟妳分享大自然的療癒能量。

祝 一切安康 喜樂

宜瑾 2021.10.03

於 宜蘭南澳南溪。 攝影 / 葉依萍

「àn筆友計畫」: 2021 七月起,來自台南的 #合作觀察員 梁家綺開始與宜瑾通信,魚雁往返中慢慢梳理關於 àn身體的源頭、經歷以及所有的其他。

#àn身體日誌 #觀點紀錄 #筆友計畫 (整理排版:Ruby Chang)

copyright © 2021 by Bare Feet Dance Theatre.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聲明:t.ly/0HpJ
(壞鞋子舞蹈劇場: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e / Website)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壞鞋子舞蹈劇場
壞鞋子舞蹈劇場

Written by 壞鞋子舞蹈劇場

壞鞋子首演於2014年,至今累積 6 個作品,營運 200 坪排練場。 透過田野採集,長期發展「ㄢˋ」的身體語言,與土地共生共存。 壞鞋子現為國藝會Taiwan Top年度演藝團隊(2019–2021)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